终审

终审指的是案件审理的最终阶段,在此阶段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将发生法律效力,当事人通常不可再通过普通上诉程序提出异议。在我国,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普遍实行两审终审制度。这意味着,一个案件在经过第一审法院审理后,如果当事人不服,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,由第二审法院进行审理。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,一经宣判即发生法律效力,即为终审判决。对于实行两审终审的案件,如果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,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上诉且无正当理由,该判决也会发生法律效力,成为事实上的“终审”。然而,并非所有案件都必须经过两审才终审。例如,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,以及法律规定一审终审不准上诉的判决(如小额诉讼案件、选民资格案件等),一经宣判即发生法律效力。这被称为一审终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