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法性意识

被告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、要被处罚,但是不用到知道自己是犯刑法哪一条罪的程度。

例如A殴打B,造成B受伤的结果,A知道殴打B是犯罪行为,也知道会被处罚,但是不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成立伤害罪或是重伤罪。

除了事实层面的主观想法之外,要成立犯罪,犯罪人还必须了解或至少有能力了解他的行为违反法律,这种主观认知的对象,不是这个犯罪事实本身,而是这个行为是否违法,这种对于行为是否违法的认知,一般称之为违法性意识,也有人称为「不法意识」,不论采取那一个名称,犯罪者主观上一定要认知或可能到认知「行为违反法律」,否则不能成立犯罪。

违法性意识并未要求每个人必须明确知道自己行为违法,即使行为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,但若透过查询就能知道自己行为违法,仍然可以肯定犯罪人有违法性意识,可以成立犯罪,只不过因为这种情况的犯罪人没那么坏,所以得减轻处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