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具理性
「工具理性」依德国法兰克福学派(Frankfurt School)所言,是在社会生活中所有政治与行政的宰制。此种宰制来自于骤增的讲求效率、预策未来等机制的发展。军队、社会科层体制、学校、商业,尤其是文化企业化等,都属此类机制。 。
工具理性一词乃法兰克福学派于1930年代所提出,用以说明并批判人类理性之被化约为单方面之工具理性。渠等以为「工具理性」有别于「批判理性」。批判理性又称实质理性(substantive reason),乃人类思考模式之一,借以掌握普遍性概念、价值与潜能。除此而外,实质或批判理性也可提供批判工具理性之客观标准。
透过实质理性之批判,工具理性呈现僵化现象,说明人类在工具理性之宰制下已丧失了自由与自律。工具理性在发挥启蒙理性而促使科技进步的同时,所以转变为一股新而有力之宰制力量,主要原因是工具理性变成一种意识型态,阻碍了人类进步所致。此种意识型态不仅视工具理性为科技的运用,或科技对人类生活的贡献,并视工具理性可直接控制自然与人类。因为工具理性具方法、科学与计量式功能,可掌握人与事。
人被局限于工具理性窠臼之际,自律便不可能存在,因为用工具理性量度一切,包括量化幸福与美好人生,甚至于公共事物亦被工具化,遂使人之特性消失无遗。人类之自由与人性之珍贵于科技理性过度发展后被漠视了。就此而言,工具理性一方面促进科技之昌明进步;另一方面却产生马克斯(Karl Marx)所批判的社会控制与阶级斗争。
工具理性一方面具启蒙、解放之功能与特质,使人类更能控制自然与社会活动;另方面却又极端地成为社会压迫的媒介。过度膨胀后,从资本主义社会只发展科技,相对的忽略伦理与审美等价值发展,可见一斑。